红色文化

【红色故事】福建改革开放的先锋和主帅!

发布时间:2020-11-27 09:20 | 浏览:31

内容摘要:项南(1918—1997),原名项德崇,连城县人。1918年11月出生于农民家庭。早年随父亲项与年从事闽浙赣边区革命根据地开辟工作。1938年,加入中国共产党,为创建抗日新政权,开展敌后根据地的财政建设,打破日伪经济封锁作出重大贡献。

19181118

他出生在连城县朋口镇

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

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

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

忠诚党的事业,忠于人民

他就是上世纪80年代

福建省的改革元勋——项南

微信图片_20201127092120.jpg

项南(1918—1997),原名项德崇,连城县人。1918年11月出生于农民家庭。早年随父亲项与年从事闽浙赣边区革命根据地开辟工作。1938年,加入中国共产党,为创建抗日新政权,开展敌后根据地的财政建设,打破日伪经济封锁作出重大贡献。新中国建立后,先后任安徽省青年团书记、华东局青年团书记、团中央书记、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、省军区第一政委。党的第九届、十届、十一届、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,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。1997年11月10日病逝于北京。

项南从小受革命家庭的熏陶和中央苏区环境的影响,11岁就在福建连城文坊苏区任少年先锋队队长。1930年起,随做地下工作的父母先后在南京和上海半工半读。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在党组织的领导下,他同一些进步青年在福建长乐县组织“明天剧咏团”,进行抗日宣传工作1941年3月,他由香港经上海,几经辗转,于同年6月到达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。1951年,项南任青年团安徽省委书记、安徽大学党委书记。1954年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。1955年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。1956年当选党的八大代表。1957年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遭受迫害,但他坚信真理必将战胜错误,从未动摇过革命理想与信念。1970年5月恢复工作后,他历任一机部农机局局长,一机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、副部长。1979年2月任农机部副部长、党组副书记,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

40多年前,改革开放奏响序曲。这首改革的曲子,没有现成的曲谱可以参照。总的基调确定后,至于具体怎样演奏,就要看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了。项南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福建主持福建省的工作,先后担任常务书记和第一书记。他说自己的任务就是“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”,以开拓者的姿态,将福建打造成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。在福建期间,他坚定不移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,纠正了以“阶级斗争为纲”的“左”的思想,真正落实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。他为福建的改革开放绞尽脑汁,为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。


推动农村改革,提倡多种经营,发展乡镇企业1981年之前,福建农业生产责任制没有推开。项南到福建后,他首先是放手在农村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,包产到户。项南在福建深入调查后,根据福建的特点提出要大念“山海经”,进行八个基地建设。他认为只有开发山和海,大念“山海经”,福建才能富起来。福建山地多田地少,不能“以粮为纲”只种粮食,应该大力发展林业,发展果树、茶叶等经济作物,发展畜牧业。福建省委于1981年秋正式作出大念“山海经”、建设八个基地的决定。1984年9月29日,福建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原则通过了《福建省八个基地建设纲要》(试行)。同年10月6日,《福建日报》全文刊登这个纲要,并配发社论“治闽富民的行动纲领”。实践证明项南大念“山海经”,建设八个基地,发展乡镇企业,发展经济作物、多种经营,发展规模化、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的,特别是对山区老区有极强的指导意义。

微信图片_20201127092320.jpg

松绑”放权,推动城市企业改革项南在农村推动生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效的同时,还考虑城市企业如何实行改革。1984年3月23日,一份代表55位厂长经理心声的呼吁信《请给我们“松绑”》呈交给项南。项南接到呼吁信后,即在上面作了热情、肯定的指示:“此信情词恳切,使人读后有一种再不改革,再不放权,就真是不能再前进了的感觉。”他要求《福建日报》次日刊登一版头条,并派记者到省委组织部等单位找领导,谈谈他们对55位厂长“呼吁信”的看法。项南在福建的“松绑”放权,不仅对福建省城市企业的改革吹响了进军号角,而且对全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。1984年4月15日,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经委邀请55名厂长、经理中的5位代表进京,座谈“松绑”放权和体制改革问题。5位代表还应邀到中央党校、《红旗》杂志社进行座谈。此举再经《人民日报》等全国性报刊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。各省纷纷到福建来学习“取经”。1984年5月10日,国务院颁发了《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》,对企业要求“松绑”放权给予肯定。

微信图片_20201127092413.jpg

要发展福建经济,首先要抓基础设施建设项南到福建后,发现福建当时基础设施十分落后,没有商用机场、港口,没有高等级公路,只有一条通向省外的铁路,技术设施也很落后。道路不平,电灯不明,电话不灵,有些华侨、外商来福建考察,就被这种落后状况吓跑。为此,项南与省委、省府领导反复商量研究后,提出首先要集中力量,建设基础设施,要节衣缩食,利用外资,建设十大项目。这十大项目是:两套程控电话,福州、厦门各一万门;福厦两个飞机场,厦门为国际机场;两个万吨级港口码头,福厦各一个,厦门建一个3.5万吨码头;两个电站,水口水电站140万千瓦,马尾火电站120万千瓦;改造两条铁路,使鹰厦铁路、外福铁路实现电气化。项南说福建条件差,只能硬着头皮,从这些最基础的设施做起,这叫做筑巢引凤。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,初步改变了福建省的落后面貌。

微信图片_20201127092459.jpg


以智取胜和引进人才项南到福建主持工作以来,多次提出要“以智取胜”,把“以智取胜”作为福建发展的战略思想。项南说,以智取胜,这对福建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。由于历史的原因,福建的工业基础薄弱,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远远落在全国之后。福建要在这样落后的起点上走在全国“四化”建设的前头,就要来个跳跃式的发展。要实现跳跃式的前进,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,强调以智取胜;要造就宏大的科技队伍,培养一大批懂科学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企业家和具有各种专长的优秀人才,同时又要大胆地、不失时机地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来,使我们的经济建设能够从现在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迈开步伐,尽快缩短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、知识密集过渡的时间。

微信图片_20201127092543.jpg

项南同志1987年退居二线以后,仍积极投身于扶贫济困、职业教育老区建设事业,直到生命最后。1989年后担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、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、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、中国扶贫基金会首席顾问等职。他矢志于我国的扶贫事业,经常深入冀、鲁、闽、皖、苏、赣、陕、甘、宁等老、少、边、穷地区调查研究,同当地干部群众商量脱贫致富方案,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贡献。

来源:龙岩全媒体新闻中心

龙岩红色培训,龙岩红色文化教育,龙岩党性教育

版权所有:okex  

电话:0597-2291860  手机:18959056222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地址: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大道288号烟草大厦23楼

闽ICP备19015476号